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-白茯苓饼的做法
古代,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寿之药,有人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研究,发现常用的补益药共64种,而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药就是茯苓,占78%。由于茯苓饼越做越精细,终于成了清朝末期的宫廷名点。北京城里做出的茯苓饼白可凌雪,薄如绵纸,中夹蜜饯与松果仁,不仅清香可口,而且还是祛病延年的良药,成为北京的名特产,是馈赠亲友的佳品。
茯苓,味甘淡,性平,入心、脾、肝、肾经,具有补脑健身,健脾和胃,利水渗湿,宁心安神的功效,被誉为中药“八珍”之一。茯苓的特点是补而不峻,利而不猛,性质平和,既能扶正,又能祛邪。正虚(脾虚) 邪胜(湿胜)者,必不可缺。
茯苓为真菌类,前人认为,凡根下结苓之松树,叶必萎黄,或发红色,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,此即松之精气凝聚结苓之兆,土人望而知为有苓,这是多年积累采药的经验。由于云南产药为最,故自清代有云苓之称。本品以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人药,有天然野生和人工培植两种,人工培植者皮厚松浮,内肉不坚,色白无神,可资鉴别。
茯苓含蛋白质、卵磷脂、胆碱、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,是高级保健营养补给剂。具有增强生理活性,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,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调节素,间接抗病毒、抗肿瘤,减轻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,且具有保肝降酶,延缓衰老,安神健胃,美容养颜的作用。
茯苓虽有补益作用,究属淡渗之品,凡小便过多者,不宜使用。
养生药膳
1.茯苓饼:白茯苓、大米粉、白砂糖各250—500g。先将白茯苓研细粉,过100目筛;再将白茯苓粉,大米粉,白砂糖倒入面盆搅匀,加水调成糊状,用平底锅,以微火摊成薄煎饼即可。此饼有健脾益气之功,尤适于老人日常保健食用;气虚体弱,纳少,便溏者,亦可食用。每服5~7天,随意食之。
2.茯苓贝母梨:茯苓16g,川贝母l0g,梨1000g,蜂蜜500g。把茯苓切成小块,贝母洗净,梨切丁。将茯苓、贝母放入铝锅内加适量水煮沸,煮至茯苓、贝母熟透,加入梨与蜂蜜,煮至梨熟为度。本品清热润肺,生津止渴,止咳平喘,具有降血压,降血糖,抗癌的作用。
3.茯苓酒:茯苓60g,米酒1000g。先将茯苓洗净,研碎,到入米酒中,加盖密封,浸泡7天即可饮用。本酒有健脾利湿,益气安神之功。可用于慢性泄泻,慢性胃炎等病。每次饮20~30ml,每日1~2次。
4.茯苓白术炖羊肚:羊肚259,茯苓、白术各10g,蜜枣2枚,生姜3 片,绍酒2茶匙。羊肚反复洗净,切成长方条状。茯苓、白术浸透洗净。将所有用料放进炖盅,加沸水一碗半,把炖盅盖上,隔水炖之。待水炖开后,用中火烧炖2—3个小时即可。炖好后,取出药渣,加入适量盐、味精、香油,即可食用。本品具有益气健脾,护肠润脏的功效。主要用于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的病入。
十全大补丸的作用与功效-吃什么补气血
药物效能
十全大补丸由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加黄芪、肉桂十味药组成,是著名的补益方剂。方中四君子汤有益气补中,健脾养胃之功,是治疗脾胃气虚,运化乏力的主方;四物汤是补血调经方,具有补血而不滞,活瘀而不破之功。四君子汤合四物汤为八珍汤,加用黄芪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;肉桂温补命门,填补真元,全方共奏补气养血,调经温阳之功。
研究表明,八珍汤能兴奋全身机能,增强血液循环,全面升高血色素,调节子宫机能,缓解平滑肌痉挛等。故能收到纠正贫血,改善血液循环,保护肝脏,防止溃疡病等多种效果。加用黄芪,可使体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,并能促进白蛋白合成与升高血色素;肉桂能改善血液循环,并能增强消化机能,排除消化道胀气,缓解胃肠痉挛而止痛。
日本学者油田正树通过动物试验,发现在116种中医方药中,以十全大补汤减轻抗癌剂副作用,增强抗癌剂的抗癌活性效果最佳。
医家经验
王绵之教授在分析八珍汤的方义时说,八珍汤有两个附方,一个是十全大补丸,一个是入参养荣丸。十全大补丸就是八珍汤加上黄芪和肉桂,这是在气血俱虚的情况之下,加强补气温阳,促使阳生阴长,促使补血的功能加强,所以说是治疗气血俱虚而偏于寒的。作为入参养荣汤来说,是通过补气着重来补血。这个方剂有所变化,就是十全大补丸去掉一味川芎,另外加上三味药,即远志、五味子、陈皮,与归脾汤很相近。
清代医学家李用粹认为,平时入手指麻木,不时眩晕,乃脑卒中先兆,须预防之,宜慎起居,节饮食,远房帷,调情志,更以十全大补汤加羌活常服,可白愈。
雍履平主任医师遵循“治麻木,须补助气血,不可专用消散”的原则,制“补脾益血汤”,治疗非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,效果良好。方为十全大补汤去川芎,加秦艽、制半夏、威灵仙、白僵蚕、怀牛膝、羌活、炒枳壳、木通、桑枝、生姜。具有补脾益血,开气行络之功效。
日本汉医学家大冢敬节,在慢性诸病全身衰弱时用此方,以贫血,食欲不振,皮肤枯燥,渐次赢瘦等为适应症。脉、腹均软弱,皮肤无光泽,并有高度恶液质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