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期,秦赵两国在渑池会盟的故事,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,这个故事在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有详细的记载,也编入了小学教科书当中。本文主要目的不是讲故事,而是透过这个故事来谈一谈当时的战国局势,以及分析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大国博弈。
根据史料记载,秦赵渑池会盟发生在公元前279年,此时各大战国的情形大体如下所述。
此时的秦国为秦昭王二十八年,国力极其强盛,雄主秦昭王,强臣魏冉,战神白起,明君强臣名将强强组合,齐心协力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兵锋所指,令其余战国不寒而栗。
此时的赵国为赵惠文王二十年,国力也比较强盛,此前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,赵国国力大增,加之赵惠文王也是一位难得的礼贤下士的明君,赵国文武大才兼备,朝局生气勃勃。为我们所熟知的有名将赵奢、廉颇,国尉许历,名臣楼缓,国政有文武兼备的平原君赵胜,邦交有后起之秀蔺相如,堪称明君强臣济济一堂。
此时的齐国为齐襄王五年,五年前由于当时的齐湣王骄横无道,激起列国公愤,燕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齐,齐国完全被打垮,此时仅余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孤守,奄奄一息。
此时的燕国为燕昭王三十三年,此前的燕王哙、子之主政时期,燕国惨遭齐宣王血洗,国力大为削弱。虽经燕昭王奋发惕励,重用乐毅变法,并获得攻齐的巨大成功,国力有较大程度的恢复,但仍然不够强大。
此时的魏国为魏昭王十七年,韩国为韩釐王十七年,此前韩魏两国遭到秦国白起的猛烈攻击,特别是伊阙之战,韩魏联军大败,损兵折将,韩魏两国差不多被打垮,此时的韩魏已是孱弱不堪。
此时的楚国为楚顷襄王二十年,大约在二十年前,秦昭王邀请当时的楚怀王到武关会盟,结果楚怀王遭到秦国劫持,楚国国力有一定的削弱,但实力尚存。
从以上各国的大体情形来看,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:燕、齐、魏、韩已沦为弱国,不足以对秦国的扩张构成威胁,而此时的赵国则成为秦国的头号劲敌,楚国则处在中间的尴尬位置。
在以上的战国格局下,秦昭王向赵国发出了会盟修好的邀请。对于这一突兀举动,赵国君臣心存疑虑,因为楚怀王的前车之鉴,担心秦昭王又故伎重演,使赵王做了楚怀王第二。虽说目下赵国之强大远非昔日楚国可比,然则秦国对山东六国之威压欺侮也是远远甚于从前。万一赵王有失,对赵国便是无可估量的一击,届时纵是兴兵攻秦,邦交尊严国事衰颓也是无可挽回了。